本文作者:网商之家

李清照《武陵春》教案(声声慢李清照教案)

笙念 3 分钟前 ( 2025-03-07 12:15:55 ) 0 抢沙发

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,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。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李清照《武陵春》教案1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了解词的有关知识。

武陵春李清照教案

4.15安全教育短视频

2、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。

3、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,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。

【教学难点】

1、鉴赏词作的意境。

2、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。

【课时安排】

1课时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导入新课

1、复习词的有关知识。

2、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。

二、教学新课

1、师范读课文,生自读,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。

2、合作探究:

⑴请同学们展开想象,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.意境。

⑵在《望江南》中,主人公是“梳洗罢”,而词中作者却“日晚倦梳头”,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?

⑶“闻说”“也拟”“只恐”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?

⑷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?

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,教师个别进行辅导,然后集体交流。

3、重点解读:

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?

学生自主考虑,寻找“美点”,集体交流。

4、拓展延伸:

少年中国说朗诵稿划分节奏

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“愁”的句子。

三、总结

这首词与《望江南》有什么相同之处。学生可各抒己见,教师总结。

四、类文阅读

李清照的《醉花阴》。

五、布置作业

1、背诵这两首词。

2、练习第一二题。

李清照《武陵春》教案2

【课型】

新授课。

【课时】

1课时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导入新课

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,有着悠久的历史,灿烂的文化,宋词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。大家都知道,宋词有哪两大派?「生齐答:婉约派、豪放派」在那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的旧社会里,却出现了著名的女词人,她是──「李清照」。

生介绍李清照的情况,师展示屏幕总结。

我们还记得学过她的什么作品?「《如梦令》《醉花阴》」

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她的另一晚期作品《武陵春》,

二、明确目标「屏幕展示」

目标:

1、反复诵读,熟能成诵。

2、把握感情,领会意境。

3、指导学习方法。培养热爱古文化的感情

重点:

反复诵读,把握情感。

难点:

意境的领会。

三、学习新课

1、先请同学将这首词放声齐读一遍。

生「齐读」。

师总结强调个别字:“拟”nǐ,打算的意思,“舴艋”zé měng形似舴艋的小船。

“载”zài装载「多音字」

2、整体感知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?

3、精读赏析:

探究交流活动一:

师:听得出来,刚才大声读这首词的时候,情绪高涨,兴致很高。那么读了以后,你觉得这首词中的哪一句你最喜欢?

「生思考、交流。」

「教师灵活总结。」

师:接下来,大家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,再来体会一下作者表达之情。

「生:朗读。」

探究交流活动二:

师: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首词作者抒发的是作者心中无边的哀愁,下面请大家结合这首词,展开讨论:作者为何有这么多愁呢?

「生:讨论。举手,回答」

师:好,我们在注解中可以看到这首词写作于金兵南侵之后,这时词人的丈夫已亡故,自己孤身一人漂泊于人生地不熟的金华,此时此景,怎不让人顿生“物是人非”之感。

作者是如何排遣这种“物是人非”之愁的呢?

生:「讨论」答:闻说双溪春尚好,也拟泛轻舟。作者打算去赏春「游春」。

师:哪位同学能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呢?

「生答。」

作者最终成行了吗?

生「齐答」:没有。

师:大家从哪一句看出作者最终没有成行呢?

生「齐答」: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。

探究交流活动三:

这首词开头两句“风住尘香花已尽,日晚倦梳头”好像与后文没有什么关系,应怎样理解?请大家展开联想,讨论一下这几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,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?

「生讨论交流。」

师结:女为悦己者容,士为知己者死。亲人已逝,自己虽然容颜依旧,却已再无人欣赏。看着满地落花,人心中又怎能不哀伤、凄凉?

4、活动四:「反复朗读课文,体现本节可的重点」

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,将作者内心的愁绪表现出来。

「生自由朗读」

师:下面,我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表演朗读,好不好?

「指名读生评论。」

师:好,下面我们一齐来读一遍这首词,加深对她的理解。

「生齐读。」

师;谁能试背一下全文?

四、练习巩固与拓展活动

1、课内巩固练习见《学案》一。

2、拓展练习见《学案》二。

上课前,我们已讲过,李清照虽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,但她的词风前后期有很大的不同,这里我们把本文与她早期的作品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》做一比较,看看有何不同,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女词人。先请同学们将这首词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》齐读两遍。

「生齐读。」

积累带“愁”的诗词。

课堂小结

1、总结学习诗词的方法。

2、渗透思想教育、爱我们辉煌灿烂的文化、爱国。

五、音乐欣赏

放松与巩固。

六、布置作业

把学生描写自己心情的文字形成书面,上交。

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:

来源: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保留出处。本站文章发布于 3 分钟前 ( 2025-03-07 12:15:55 )
温馨提示: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网商之家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。

    匿名评论
  • 评论
人参与,条评论